11月5日,記者在永靖縣舉行的“黃河化石論壇”上獲悉,甘肅省恐龍化石研究又取得新進展,黃河三峽大景區管理委員會工作人員在永靖縣關山鄉紅樓村發現恐龍骨骼化石。
這是繼永靖縣境內發現的恐龍足印群化石、劉家峽黃河巨龍、炳靈大夏巨龍、大唐永靖龍化石后的又一重大發現。永靖地區隸屬于蘭州—民和盆地,二十多年來,已發現和命名的恐龍有5屬5種,其中蜥臀類3屬3種(都屬于巨龍形類恐龍),鳥臀類2屬2種(其中甲龍類1屬1種,鳥腳類1屬1種)。
2002年,首個恐龍骨骼化石發現于盆地東部,被命名為巨齒蘭州龍屬于禽龍類(斧胸龍類),這是世界上已知牙齒最大的植食性恐龍。2006、2008和2014年又分別發現了三個基干巨龍形類蜥腳類:劉家峽黃河巨龍、炳靈大夏巨龍和大唐永靖龍。2013年,亞洲的第一個多刺甲龍類恐龍—金城洮河龍也發現于該地區;2016年發現了多小枝蛋科恐龍蛋化石。
近期,黃河三峽大景區管理委員會根據當地村民提供的線索,對轄區內古生物化石資源展開了新一輪普查,又發現了巨龍形類蜥腳類和新鳥臀類恐龍化石。新材料的發現,再次證明該地區具有豐富的古生物化石資源,同時也為該地區開發利用古生物化石資源提供了材料基礎。
責任編輯:王芳